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课”――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聚焦课堂教学,实施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我校在引入了“课例引领”教研方式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例引领中教学反思这一环节的实效性问题,采取了“问课”的教研方式,即听课者在听完课后,针对授课者在讲课过程中发生的教学现象提出质疑,大家共同研讨,相互交流,探寻“为什么”,在质疑和争议中达成共识,共同进步。
  案例1: 赵素艳老师执教《白杨》一课的课后“问课” 听课者:赵老师,请你根据本次活动的主题“精心预设,精彩生成”,结合本节课,谈一谈你教学过程中精心预设的部分和课堂上的生成点。
  授课者:通过爸爸对白杨树的介绍,体会白杨树的品格这部分是我预设的。这个环节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请同学默读1-3自然段,画出词句体会一下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再出示句子:“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请学生想像一下,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儿?请试着填空,读给大家听。学生填上了“城市绿化、沙漠、祖国的边疆、山区”等词语,使学生体会到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山区还是戈壁,哪儿需要白杨,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树的性格是这样坚强,生命力是这样顽强。我对这部分的预设非常满意。
  课文中写了孩子们三个“只知道”,我让学生反复读了两遍之后,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三个‘只知道’相对应的‘不知道的’是什么呢?”听了这个问题我的眼前一亮,这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生成点。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提出什么“不知道的”?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我集中“不知道”中可启迪想像的问题生成了新的教学内容。
  案例2:韩宏江老师执教《中位数和众数》一课的课后“问课”
  听课者: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学生对此很陌生,在交待概念这一环节,你的设计意图是什么?
  授课者:我在处理本节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商场经理月工资1000元合理吗?”为故事情节,通过我的引导,围绕“经理月工资是否合理”这个话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对比、发现,在经理工资与员工工资对比中,引出中位数和众数,使学生初步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当数据个数为基数时,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而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上述两个案例真实再现了“问课”的过程。这种新的教研方式,可以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从而探讨发现教学有效性的体现点。从这两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问课”这种教研形式,是教者与听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一些教学环节、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地展现各自的教育理念,交换彼此的意见,课堂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也自然会暴露出来。采取“问课”的教研方式,目的就是要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教师自觉钻研的意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帮助很大,是“课例引领”中反思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也是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问课”,究竟问什么?可以是精彩的教学瞬间,为何精彩?也可以是遗憾一笔,遗憾何在?大到问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到问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的导入处理;深到对教学方法的再思考,浅到对一个教学细节的再设计。所有能渗透课改理念的环节都是“问课”的对象。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不能带有暗示性,使教师做答的时候不会受到“好坏”的影响而谈出真实的感受,从而保证听课者了解授课者所采用的教学理念,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
  “问课”的形式种类很多,但经常采用的是对话式,即听课者与授课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有利于双向交流,交流起来比较自然、随意,容易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对话,有利于情感沟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还可通过讨论式、点评式等方式展开“问课”。
  “问课”,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充满智慧。它一方面促使授课教师在备课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促使听课者和授课者在听课前要深入理解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听课过程中要边听边思考,及时捕捉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为“问课”做好准备。在“问课”的过程中,无论是精彩片断汇集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还是解决教学困惑时的探寻,都可以促使教师由“叙事者”逐渐成为“研究者”,在不断反思的教研活动中提升教学能力,有效调控课堂教学,锻炼教学机智,而且在每次“问课”中,大家都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无形之中增长了业务能力,彼此在不断的“问课”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实践智慧。教研也不再是一句空话,而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一种内在的需要。
  “成功源于习惯”、“细节决定成败”。当“问课”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习惯时,它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绿色通道”,使教师在不断的“以问促思,以问促学,以问促改”中提升教学的智慧,促进学生成长。作为“问课”中的资源,无论是一份精彩的记录,还是一丝遗憾的感慨,或是一点灵感和触动,它们的珍贵之处是都来自课堂、来自学生、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自课堂现场的学情反馈。“问课”这种教研形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起成长的平台。
  (责任编辑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4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