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海燕 吴振权

  阅读是人的重要活动之一,它能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阅读教学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影响着生命的发展。阅读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从而让学好语文,热爱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教师要精心备课,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设计教法三个方面。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针对现阶段的教学实际,我们可以把备课重点细化,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来保障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要着重训练,要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
  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我们也应做出确切的规定。
  (二)问题提出的艺术性
  1.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扣住了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脆利落。
  2.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出去,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的提出要有创新。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延伸是靠提问来支撑的,提问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不周,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增强提问设计意识,必须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老师的语言、性格、姿势,甚至对课文的处理都应有个人的风格,独到的气质。现在的学生也比较喜欢有个性色彩的老师,老师或幽默、或淑女、或书生、或辛辣,都是感染听众的个人魅力所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老师的气质个性。
  1.有足以骄傲的一板斧。有的老师长于朗诵,音质佳,可以在朗读中感染学生,也有的善于表演的,擅长书法的,精通古籍,无论如何,你都得有过硬的一手,才能使学生佩服,才能在教学中收到效果。
  2.有诱人的言语魅力。一个人语言表达的总体风格在成年后是比较固定的,但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风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语言要有个性,有个性才能让学生产生美的享受,受到感染。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会得到美的熏陶,自然而然就收到效果。
  3.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一个教师除了举手投足、衣着服饰等外在或清秀、或端庄、或时尚、或雅致的风格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充实的文化底蕴。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老师一定能引领学生在文化的殿堂里徜徉。
  二、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野;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样的思维常常是混合、精疏、零碎而飘忽的,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等,而且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及时交流、切磋。这样,学生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能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重视阅读方法的掌握
  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与创造性。要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具有整体阅读的意识,谙熟整体阅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的习惯。教师教学课文时,不应急于进入分析阶段,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主要是材料内容)和形式(文体和语言),要求学生确定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有整体形象,对课文中的“事”有整体概念,对课文中的“景物”有整体轮廓,对课文中的“问题”整体思考。在注重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同时,还应在阅读中逐步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书人分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读书好比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痕迹也没留下;第二类,好比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变;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漏了,留下的只有渣;第四类,像是矿工,把“渣”甩一旁,只拣些纯净的宝石。第四类读书人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了“矿石”到“宝石”的升华过程,带有创造性阅读的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升华。
  例如: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时,就改变了以往让学生读读语段,找一找形容词和动词的做法,而是在朗读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本段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这个问题的总括性较强,涵盖了全段的内容。我引导学生把问题分成几点:(1)从描写的对象看(既有植物,又有动物)。(2)从描写的范围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3)从观察的角度看。①从视觉角度写了哪些好看的景物?②从听觉角度写了哪些好听的声音?③从触觉的角度写了哪些好玩的事?④从味觉角度写了哪些好吃的?(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从用词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通过以上的启发,学生很自然地得出了答案,并且懂得了百草园确实是个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的乐园。
  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语文,语文课程就会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景阳.语文教学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钟启泉,崔允都,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曹明海.语文教育学.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