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语文课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小菊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这一课程的研究与实施在职业中学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无论是理念认识还是实践操作,许多教师有不少问题和困惑。那么如何让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真正“活”“动”起来,可以采用以下的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学生利用自己经验学到的和教育者试图带给他们的一切,都是语文课程,语文教育不能与生活脱节,语文学习和生活息息相通,天然联系在一起。正如语文大师吕叔湘先生说的“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
  建构生活化语文课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生活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又作出了“语文学习的外延相等”的论断。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现代教育规则认为,教材只是凭借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将课堂教学融入社会生活中,构筑语文教学的大课堂。结合课文特点,适当拓展,做到求近求新。如补充一些热点问题、精粹时文、图片资料,让学生辨析、赏析、讨论或积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如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可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摄下来,也可收集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描写大自然的诗歌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拍摄的或收集来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诵赞美大自然的歌曲。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教学资源丰富化
  语文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科目,《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作了这样的规定: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及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
  2.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时事政事、日常生活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它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知识。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①。
  所以,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资源不仅包括语文教材,还包括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中所有有利于语文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不仅是广大职业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保证。
  如本人在本学期上的一堂常州市级公开课――《走近苏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准备的第一阶段,就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在常州的足迹。通过上网搜索、图书馆查阅,民间收集、调查采访,实地参观拍摄常州东坡公园的洗砚池、舣舟亭、藤花旧馆等旧址来了解苏轼。这样学生既参与了实践活动,又充实了教学资源。
  三、活动形式多样化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要把课本的知识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课本的知识只不过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大量的知识和各种能力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学习和培养。尝试使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重在启发、点拨和引导。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讨论、辩论。活化课堂氛围,真正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内外互动”的教学格局。如辩论会、演说会、讨论会、故事会、课本剧编演、诗歌朗诵等,是几种较为优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
  1.辩论会
  由正、反两方就某一论题展开争论。辩论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辩能力,特别是驳论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求异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如综合实践活动《漫话探险》这一课,通过“七嘴八舌说探险”活动,以探险的利弊为辩题组织学生展开了辩论。学生在精心准备之后,推选代表组成正反双方上场辩论。当时场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场下“观众”也纷纷摩拳擦掌要来助阵。通过这一次辩论赛,学生对“探险”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2.课本剧编演
  组织学生编写并演出课本剧。课本剧可以培养学生编写剧本与戏剧演出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与体态语言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进行艺术构思的能力。如在教授《赤壁之战》这篇古文时可要求学生编写并演出课本剧。学生要立足于课文独立完成剧本。让几名学生分别饰孙权、鲁肃、周瑜、诸葛亮等角色,角色对话来自课文并有旁白及适当的肢体语言。这样编演课本剧,不仅会激起学生对古文的兴趣,还会引发对剧中人物对话语气断句重音的讨论。教师再顺势对学生进行古文朗读训练,学生进步明显。
  3.讨论会
  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各自发表意见,以探讨问题的解决。讨论会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当众说话的胆量,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故事会
  组织学生编讲故事。本活动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文艺创作的能力以及训练形象思维的能力。
  5.演说
  组织学生针对某问题或事件,当众发表见解。演说可以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立论与驳论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体态语言。
  注释:
  ①引用《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17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M]第18-20页.
  [2]王尚文主编.《新语文读本》编者的话[M].第2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