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光巧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在教学中,始终让学生保持好奇心
  
  如我在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导入新课时,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车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吗?”课堂氛围立即就活跃了起来,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圆轮子爱滚动,三角形轮子不爱滚动”。又有人说:“长方形轮子、五边形轮子都不爱滚动”。还有人说:“推着不圆的轮子走,爱跳动”。看来这个问题学生很清楚了,接着我又提出:“谁能够用圆的特征来回答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呢?”此时,沸腾的课堂一下就静了下来,所有学生此时才真正意识到要回答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还真有要去研究一下圆的必要。学生立即对圆的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有了学习圆的兴趣。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也就给点燃了,为学习“圆的知识”创造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在教学中,密切师生关系
  
  俗话说:尊其师,才能信其道。上学期我刚接六年级的数学课时,就有好几位家长不是打电话就是亲自找我说:“××孩子的数学成绩差,在家我从没见过他做数学作业。据孩子说,他们最怕上数学课,害怕老师提问,害怕被老师批评。”我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从密切师生关系人手。课内课外。总是对学生面带微笑,课间主动与学生接触。以增近师生间了解,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内尽量多给学有困难的学生发言、板演的机会,当面批改他们的作业:当他们回答问题出现错误、上台演示做错了题时,我不仅不板着面孔批评他们,相反还带着微笑指出其中的错误,从答案中找出正确的部分来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感受到老师在时时关心他们,处处重视他们,渐渐地学生就对老师产生了信任尊敬之情,消除了畏惧心理,唤起了他们对所学课程的喜爱,使之对数学课产生兴趣。不到一学期时间,又有家长来告诉我说:“××孩子喜欢上我的数学课了,在家也自觉做数学作业了。”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
  
  三、在教学中,珍惜爱护学生的好胜心理
  
  如我在上学期讲“分数混合运算”时,让一学生上台板演“3/8+5/8÷1/4”这道题,这个学生开始的答案是1×4=4,全班学生都喊:“错了、锆了!”这时我并没有简单地打个“×”了事,更没有批评、指责他,而是用关爱的语气对他说:“别着急,好好想一想,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做正确的。”我的期待、信任滋润着这位学生的心田。这位学生在进取心、逞强心理的驱使下,根据老师的提示,积极思考,找出了错误,终于写出了正确的答案。于是,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这位学生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几天后,这名学生在作业本里给我夹了一张纸条。写着:“老师,感谢您对我的信任和鼓励,请您相信我。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赞美学生的创新意识
  
  上学期我在讲“分数除法”时,我让一个学生上台演示“5/8÷1/4”这道题时,学生演示完成后就回到了座位上,另一学生由于受“分数乘法”的影响,竟然举起小手向我提出:“老师,分数除法好像也能跟分数乘法用一样的方法来计算。”即这个学生说的是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的分子,被除数的分母除以除数的分母。猛然间,一部分学生用半信半疑的眼神看着我,期待着我的回答。而这个学生说的计算法则与课本中的法则完全不相同,我并没有立即否定这个学生的说法,相反我对这名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还进行了大力表扬,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通过试一试、算一算等方法,结果发现这个学生的说法在分子除以分子、分母除以分母能整除的情况下是正确的,并且计算也较简便,但当分子除以分子、分母除以分母不能整除时则相当麻烦,为什么要用课本上的法则来计算,主要为了把两种情况用同一种方法来计算,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学生听了我的话以后,都拿着笔不停地计算起来,一会,儿,同学们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事实证明,赞扬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赞美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学期以来,我在教学工作中由于注重了以上几个方面,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消除了畏难情绪,由厌学变成了乐学,数学成绩逐步提高。
  
  责任编辑 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