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阅读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朝德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关键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就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加以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 阅读教学 兴趣 能力 习惯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既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又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支点,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我就小学语文课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加以阐述。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乃至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比如:教师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语言,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借助课文的情景,导情入文,使学生被课文所吸引;也可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当介入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这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课堂变得轻松和温暖,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理解。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章,就是凭借书面的语言,认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贯彻“阅读法”这一语文教学中的基本方法,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字面上的意义,知道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在此基础上,而且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内涵,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以及作者在文章中肯定了什么,反对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抒发了什么情感。这样从字里行间领悟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从而超越字面的认知,达到较高层次的理解。同时,还要进一步弄清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情感的……这些都是与阅读分不开的。只有不断地阅读课文,才能使对课文的理解不断深入。
  (二)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段落,通过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深入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有助于学生根据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课文中有的词句可能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想象和联想。如《全神贯注》第二节中,两个“好像”的句子:“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可能自言自语:这样画,不如那样,这再加一点颜色,或那再淡些……)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为什么?似乎在跟谁争吵?实际上是自己的意见在争论(你那么画不对,应该这样……)。“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画好了,陶醉于作品之中,什么都忘了……)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指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在启发学生想象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这需要教师有足够强的随机应变能力。
  (三)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章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画面的,在阅读时,如果我们能把文章中反映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画面再现在脑海里,就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要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把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来描写这个画面。例如《林海》的第2―5段,写岭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写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种的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写落叶松的海洋和俏丽的白桦的句子等。凡是这样生动具体的语言,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背诵,边读边想象画面,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发展想象力,有利于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理解能力。
  (四)体验阅读,让激情在阅读教学中涤荡,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生命体验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学习的过程,感悟语言文字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就能激发学生对文章的认识激情。如在《鸟的天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充分感悟了语言文字后,可以将运用文字的权利交给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表演:一个个小导游“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地向他(她)的游客们介绍着鸟岛的景色……将所学的内容完全应用起来,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天堂”,更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的能力。
  (五)开展适时阅读,养成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有声的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课堂上也多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遇到剧本、小说等课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语感,使他们初步体会到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文是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但仅仅精读课文远远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语文程度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使他们看得明白,读得有趣。因此,教师要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书籍和文章,耐心解答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外阅读,来增加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建议让每个学生每天读一篇作文或其他类的作品,并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出其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和有关知识,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诸如“一分钟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书报信息交流会”、“演讲比赛”、“读书卡片制作比赛”活动等多种读书竞赛和知识竞赛。通过课外阅读,教师不仅能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体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只有回归生活世界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总之,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认识方法和途径,而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牢记在心,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人众.小学语文教学法.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赵景瑞.我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张四保,贺建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宗海.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辛涛.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