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有一段时间,我的班级管理工作陷入了一个误区:每天,从早到晚,瞪大了双眼,神经紧绷,身体就如上足了劲儿的发条一样,准备随时应战。我常常在心里祈祷,但愿别出什么乱子。可是往往事与愿违,突发事件天天有,课堂违规时时新。我不免心生感慨:唉,常做班主任,哪能不疲惫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课上处理习题时,遇到了一组近义词的辨析――“以致”和“以至”,其实这两个词都可以用在后半句中,但“以致”引出的是一个坏的结果,而“以至”引出的是一个好的结果。为了便于理解,我选取了生活中的两个例子:一是“我们平时不注意保护动物,很多动物濒临灭绝”,学生很自然地选择了“以致”;接着,我又说:“最近,我们班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课上不仅没有交头接耳的现象,甚至没有一个坐姿不规范的,月考时名列前茅。”学生不仅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而且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笑,整个教室一瞬间变得非常安静,几个坐姿不规范的学生很默契地挺直腰杆,正襟危坐。以往课堂常规挂在嘴边,作为班主任的我一本正经,却往往事倍功半,而这次的课堂发挥效果甚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接受教育,升华成为一种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意外的收获让我如梦方醒:原来,教育管理的契机在这里。其实,德育教育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目标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教书育人”是最自然的教育之道。曾几何时,我们更多地关注了知识、能力这两大目标,却忽视了教学中的德育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学科资源的浪费。从事语文教学的几年中,我第一次真正地审视这个学科,也真正地懂得了它的神圣和魅力。语文,是一个绝好的教育管理的平台。自从找到了这个教育平台,我的很多管理难题便迎刃而解了,班主任工作变得更加自然、从容、高效了,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一、语文课是展示教师魅力、融合师生情感的舞台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对“为师者”信服、亲近。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获得学生的认同,让他们亲近自己,这就需要尽快地展示出个人魅力,打破彼此间的陌生感,与学生形成一种心灵上的默契。我想,教学本身正是融合师生感情的粘合剂,因为,教学中的教师最忘我,最自然,最本真。45分钟里,当我们将课文娓娓道来,将难题一语道破,学生不仅会了解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做人的原则、处事的风格,更会评判我们的教学水平、我们的班主任身份。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认可这个老师的教学方式而接受他的教育管理方式,因此,身为班主任,我们更应当重视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用课堂上的教学魅力来感染学生,展示自己的学养,树立自己激情洋溢、正直乐观、严谨向上的形象。
  
  二、语文课是一堂堂鲜活的主题班会
  
  以往,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会绞尽脑汁地去设计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进行引导教育,比如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挫折教育、择友教育、学校常规教育等,事先总要花费很多的心血,有时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去筹备,但效果却并不明显。有的班会的确能够感染学生,起到适当的教育作用,但是,大多数时候是当时有效,下课就抛之脑后;或者主持者(老师、班干部)在前面热情澎湃、慷慨激昂,听者在下面无动于衷、议论纷纷,一堂班会除了热热闹闹、放松心情之外,所剩无几。原因很简单,这种教育有时过于生硬机械,多是老师一言堂;有时过于做作,表演成分太浓,并且多是应时而设,不能够进行一以贯之的教育。语文课上的德育教育却可以让学生舒展眉头,真心接受。下面以两次教学实例为例:
  1.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每年的德育安排里都有举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的计划,但多是在五四前后。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五讲四美”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讲道德”,而最大的道德就是爱国主义,这应当是常提常抓的一个环节,如果班主任仅仅是按照计划去做,一次教育远远不够。语文课就不同了,很多课文都在弘扬一种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在课文的讲析中可以很自然地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讲到“完璧归赵”这个情节时,学生讨论得相当热烈,他们对蔺相如的智谋和勇气非常敬佩,于是我就适时地作了如下引导:“蔺相如一介平民,却有这么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他对国家的热爱。”我趁机把这个话题引申开来:“非常正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陆游病中仍然不忘国事,大呼‘位卑未敢忘忧国’;朱德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是的,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希望在座的各位在任何时刻,首先想到的都是我们的祖国,因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说到这里,全体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端正身姿,神情严肃,好像要马上投入一场战斗一样,精神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这样的教育机会很多,比如《烛之武退秦师》《〈呐喊〉自序》等课文,都可以老话重提。因为每次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引导,学生乐于接受,效果很好。
  2.感恩教育
  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都有家长跟我道苦衷:“唉,我们家孩子长这么大,从来没自己洗过衣服。”“为了让孩子早晨多睡会儿,我都是提前给他收拾好书包,来不及了还得替他穿衣穿袜。”“我们家的孩子吃饭的时候,从来不跟我说话,有时,问两句烦了,就把门‘砰’一关,回自己屋子了,老师,您能跟他谈谈吗?”面对家长的窘境,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早些懂事呢?私下谈心未尝不可,就怕触动他们的自尊心,不能真正说到心里去;开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又怕很多学生觉得唐突,不能坦然面对。后来,我发现有一篇课文很适合进行这种感恩教育,那就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当读到史铁生的母亲在他的儿子残疾后的那种焦急、那种落寞、那种痛苦时,很多学生都眼含热泪,似有触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得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当时我是用一种低沉而懊悔的语调来读的,读完后全班出奇得安静,我就借机说:“是啊,不光史铁生,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也在用一种倔强或羞涩的心态面对我们的父母吗?中国有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难道我们真的要到无法弥补的时候才会追悔莫及吗?其实,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是非常正直、有孝心的孩子,只不过有时候我们找不到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而已,今天,我们就借这个机会来畅谈一下我们自己的母亲,让大家共同见证你的孝心吧!”这句话一说出,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母亲,讲得非常深情,热泪盈眶,整个班级处于一种浓浓的亲情体验之中。这次课之后,学生好像突然间长大了许多,他们不仅感恩自己的家长,而且跟我也变得更加亲近。
  我利用《我与地坛》《报仁安书》进行挫折教育,利用《拿来主义》进行择友教育和纪律常规教育,在“写出人物的个性”作文讲评中,因为很多人描写的都是本班的同学,我就趁机进行了团队合作意识的引导,因为采用了最自然的方式进行教育管理,所以效果都非常好。
  总之,语文教学中可抓的管理契机很多,但是,班主任也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绝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让语文课变成生硬的说教,要感情充沛,先打动自己,再教育学生。我相信,只要做教育教学上的有心人,就一定可以利用语文学科这个平台,让教育管理之路变得温情、自然,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