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现状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翻转课堂自从出现,就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流程的逆序改变了知识内化的方式,同时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在探索中学习的方式受到学生喜爱。从学生角度观察,在学习兴趣、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三个方面探索翻转课堂的研究。研究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本质区别,反应翻转课堂在中国高校实施的可行性,为翻转课堂在推广中提供可靠依据。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对比;逆序;高校;综合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219-03
   一、研究背景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自翻转课堂出现以来,受到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种教学模式节省了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主动地进行项目性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信息,教师的职能从教学变为点评与解惑。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性学习,通过网絡媒体及现实图书资源获得相应的知识。但翻转课堂毕竟为新生事物,一方面无法为大众广泛接受,另一方面受限于科技媒体等硬件设备。我国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也才刚刚开始,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转课堂在各学科的应用推广及课前阶段的微课课件制作方面。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已经开展翻转课堂实践的不同学生的调查,了解他们在翻转实践中的特征与面临的问题,并为翻转课堂在高校的推广与实践提供可靠数据。
   (二)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与对照组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研究目的、问卷设计主要从参与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三方面入手。调查问卷中除了调查学生对自我评价和课程评价外,还调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与挑战,以此作为发现翻转课堂实践中普遍存在问题的线索。
   通过实验对照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全日制本科学生,为研究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参与该调查的学生对翻转课堂有不同的想法与判断基本一致。
   (三)研究对象
   本次翻转课堂从2018年3月始,历时两个月,共150位大学本科学生参加,实验组学生37名,对照组的学生113名。我们统一将实验组进行重点分析,并将其称为翻转课堂的实际经历学生。
   三、统计分析
   为更好地体现研究成果,对问卷框架做了细分,从参与实践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对高校教师翻转课堂实践进行分析。
   (一)翻转课堂中的学习适应情况分析
   在被调查的实验学生中,男生14人,女生16人,男女比例基本为1:1,设计合理。其中完全适应的2人,部分适应的22人,完全不适应的6人。调查实验班级学生均来自山东省,有地域局限性。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主体都愿意接受翻转课堂的改变,有极少数人能完全接受,说明翻转课堂可以在学生中推广。同时少部分学生完全不适应翻转课堂,说明在推广过程中存在阻碍,要想在全国高校推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实验过程中按照翻转课堂的要求进行学习的情况,其中有8人完全遵守,21人基本遵守,1人完全不遵守。这表明在翻转课堂的任务中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但在一些客观因素如时间、设备等的影响下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极少数学生完全不适应。从总体上看学生接受翻转课堂的意愿较高,在中国推广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二)学生愿意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情况分析
   翻转课堂是将教师上课讲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或纸媒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学生是否愿意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是能否推行翻转课堂的重要指标。在实际调研结果中,完全愿意的占27%,部分愿意的占53%,无所谓占3%,完全不愿意的占17%。与传统课堂“填鸭式”教育相比,翻转课堂的自主性要求高,但学生意识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使翻转课堂教育得到良好推行,必须在学生思维里立下“我要学”标杆。其中学生主体对翻转课堂抱有新鲜感,可以利用这种感觉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引导,以获得良好成果。
   在调查过程中愿意占用时间的学生中认为在一周中花费1~2小时的占42%,花费2~3小时的占23%,花费3~4小时的占30%。与国外实际进行翻转课堂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愿意花费时间较少,自主查询知识的能力较弱。所以,希望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努力下,将翻转课堂用心去改变。愿意花费时间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石,翻转课堂尤是。
   (三)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实际效果分析
   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认为在翻转课堂中收获颇丰,满意的占23%,较为满意的占57%,不满意的占17%,无所谓的占3%。在课堂中大部分学生收获颇多,在实验班与对照组班级的学习成绩对比中,实验班中90分以上的学生与对照班的学生比例基本相同,均占总调查人数的20%;但实验班中80分以上的学生的比例远高于对照班,其中实验班的比例占70%,对照班占30%。说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当经历过历练与转变后,知识的内化程度加强与提升。从考核角度分析,翻转课堂应与传统课堂的综合考核成绩不同,平时成绩(课件制作、课堂讨论、考勤)占60%,最终期末考核成绩占40%,所以更多的表现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而不单只在最后的书面成绩上。翻转课堂起源于国外,真正发展与转变应是在全世界,中国教育是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中国的学生群体是最庞大的,在中国推广翻转课堂是教育界迫切需要的。    四、结论与讨论
   此次调研以高校学生作为调研对象,以学生的视角探讨翻转课堂在高校内的现状,虽然调研人数有限,但是参与调研人员均认真实施。在为期两个月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心德与体会反馈给调研人员,为翻转课堂在中国的实施提供可靠信息。研究人员将学生反馈信息总结为以下三点:
   1.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把握程度不高,翻转课堂初期应在高校公共课上实施,在专业课上,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多媒体查询途径不足,如若实施,教师应在初期进行足够引导或是进行大量的讲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纠正学生只按照课本进行查阅資料的观念,让他们从多渠道进行知识搜集。
   2.学生在接触翻转课堂的中期会有逆反和倦怠心理,教师应及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初期会因在新鲜感的驱使下学生投入热情,然而如何保持学生的新鲜性也是教师的重要思考方向。
   3.学生在实施翻转课堂中,应与传统课堂不同,所占用时间也不相同。翻转课堂在课下占用时间较长,学生抵触心理较大,这与中国整体教学观念不同,改变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的过程,但是改变后的收获极大。
   从学生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在中国推广实施的可能性来看,大部分高校学生对翻转课堂抱有兴趣,但是因为中国教育结构与翻转课堂不同,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相信在中国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有更光明的未来。
   本次调研对象为山东省高校学生,有一定的数据局限性,在中国不同区域的翻转课堂的推广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因此,随着翻转课堂在高校中的实践探索,很多问题也需要教育者和学生共同来思考并解决。
   (1)微课视频的分类制作。微课能否有效地传输知识,引起兴趣,启发思考,对后续课堂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首先考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编排能力,能否将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透。其次,教学内容很多,哪些是基础知识,应该做成微课;哪些是拓展知识,可在课堂交流,这需要教师进行划分规范。另外,教师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微课制作能力,将枯燥乏味的书本文字转化为有趣多样的形式。教师的专业都是教学,并非软件制作。如果由教师自己制作微课,在软件操作方面,势必会占用大量时间,且事倍功半,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果采用外包方式,教师编写脚本,专业团队制作,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成本费用问题。定价是否合理、谁来买单,这些都值得思考。
   (2)网络平台的统一规范。微课录制完毕后,需要发布到一个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学习。现在的问题不是缺少这样的平台,而是类似平台太多,太过杂乱,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网络平台,这使学习者包括教育者都无从选择,造成资源的浪费。教育部或行业指导委员会应规范网络学习平台的创建,整合资源,由各品牌专业高校牵头,打造精品权威的网络教育平台,便于学生学习及教师交流。
   (3)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曾有人说,高校中“大家很多,老师很少”。因为高校教师大多是某专业学科出身,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翻转课堂看似淡化了教师角色,实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的实施除了微课制作,还需要教师在课前为学生设计启发式问题,并根据学生课前的疑惑,设计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组织、参与学生讨论。这样开放式的课堂模式,需要教师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组织协调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这些对于非师范专业出身的高校教师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4)不同学科的适用程度不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存在普适性,只是相对合适。就目前来看,翻转课堂最适合工科类课程。通过微课展示原理,课堂则用来检验实践。例如,机械维修专业的微课可以介绍机械的零部件、维修方法,课堂上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对于文科学科来说,抽象概念较多,微课制作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自己领悟,教学设计较为困难。所以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同一类型课程的不同内容进行翻转教学时,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可一概而论。
   最后笔者想强调一点: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翻转课堂,都只是不同的教学模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人成才。两种教学模式不应该是“此消彼长”,而应是“相辅相成”。教育工作者切忌“拿来主义”盲目追风,国外的不一定适合国内,先进的不一定适合所有。高校教学应从教育目的出发,结合教育现状,寻求适合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斌,王以宁,任建四,等.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4):118-122,128.
   [2]孙峰,龙宝新.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与本土化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12):83-88.
   [3]易庆竑.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51(10):94-100.
   [4]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5(17):96-104.
   [5]王伟,赵桐,钟绍春.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案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6(12):71-77.
   [6]崔君平,鲁梅.“反转课堂”式审计教学理论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6,22(2):120.
   [7]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31(17):66-72.
   [8]范文翔,马燕,李凯,等.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6(16):90-97.
   [9]黄美初,沈敏敏.翻转课堂与MOOCs在开放大学教学中的有效结合研究:太极四重嵌套式的翻转课堂与MOOCs相结合架构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15,11(16):62-70.
   [10]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13(12):74-82.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