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高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语言基本功,其中“写”的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本文主要从抓好词汇、基本句型的训练、从阅读入手、采用新的写作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探讨这一话题, 帮助改进写作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写作教学  培养与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86-01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也是相对阅读教学和听说教学而言较薄弱的一个环节,主要表现在:1.写作课及写作训练安排较少,有些教师甚至是直接给出范文让学生死记硬背,难以引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2.相当一部分高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再加上较少进行课堂写作学习和训练,没有掌握写作方面的技能,因此写作能力不高,只能拼凑出“Chinglish(中式英语)”,甚至在考试的书面表达部分交白卷。这些状况说明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呢?本人根据多年在教学工作中的观察和总结,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从词汇入手,强化学生对句子的表达能力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往往由于词汇量太少而写不出好文章,甚至因为写不出单词而交白卷,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应从词汇入手,抓好最基础的词汇学习和训练。英语是结构语言,具有其自身的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和基本句型。教师可根据每个单元不同话题的写作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词汇基础训练。
  二、抓好基本句型的训练,促进写作
  句子是文章的基础,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如何用句子表意。首先,要加强五种简单句基本句型的教学训练。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这五种基本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熟练掌握这五种基本句型。五种基本句型是:S+V(主谓),S+V+O(主谓宾),S+V+P(主谓表),S+V+O+O(主谓双宾),S+V+O+C(主谓宾宾补)。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典型的句子进行分析,增强学生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 最后,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通过这些句型训练以及语感训练,学生在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时候就可以避免“Chinglish(中式英语)”,从而能够进行正确、得体的书面表达。
  三、从阅读入手,鼓励仿写,培养写作表达技巧
  写的过程实际上是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而阅读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教师可给学生一篇与书面表达题材相同的范文,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类似话题的写作任务。例如:人教版必修2的阅读部分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是讲述野生动植物保护重要性的课文,在完成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写一篇陈述如何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作文,并鼓励学生引用课文中的词汇或模仿例句。如词汇appreciate,affect,powerful;句式“No rainforest, no animals.(没有热带雨林就没有动物)”可仿写成“No trading, no killing.”(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等。通过阅读带动写作,由知识的输入到知识的输出,提高了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策略和技能。
  四、采用新的寫作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常常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即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教学模式,大多数时间是教师支配课堂,其基本模式为:布置写作任务——展示范文——学生写作——教师讲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产出的结果,忽视教学过程,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新的写作教学模式。近年来写作教学常采取新的模式为:情景/话题引入——学生小组讨论/对话——总结词汇/句式——写作练习——批改和点评。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 英语写作能力训练是综合能力的训练,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地开展英语写作教学,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定能使学生厚积薄发,写出行文通顺、流畅、有文采的佳篇妙作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英语》,2012年
  [2]文秋芳.《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4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