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应用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遇到了新的困难。进入高年级,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逐渐暴露出新的问题,如处理信息问题弱、缺乏总结、思维方向单一、不会灵活运用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能够关注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数学思维展开培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应用能力;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2B-0079-02
  在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应对的应用问题逐渐增加。学生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启蒙的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数字、培养数学敏感等;进入高年级,学生开始逐渐需要处理一些较为综合的问题,此时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被逐渐显现。本文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养成展开讨论。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弱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相对薄弱,此时对学生的引导,应当着眼于对学生较为综合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养成。小学生还处于一种思维方向单一,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薄弱的阶段,甚至有些时候,他们粗读文意也有困难,更谈不到处理。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且有逻辑性的学科,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条件,都会与结果相关,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学生就难以解决问题,这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困扰所在。
  (二)学生思维方向单一
  小学生虽然乐于思考、愿意思考,但习惯性会走向顺向思维的方式。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学生很难正向或者逆向相协调进行尝试,往往是通过读条件解决问题,但是当条件2读过之后,很难与条件1发生关联。在学生思维方向单一的情况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也往往被忽视,学习乘法时,就忽视了只有3个数字的情况下可以用加法去解决,在解决一些问题时如何用约数去初步判断,这些都是学生的薄弱之处。
  (三)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
  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这也是当前小学生应用能力弱的一个原因所在。小学生往往缺乏固定的学习习惯,这在解决问题时就会逐渐暴露出来。浅举如下几例:阅读的习惯,阅读过程中如何去把握重点的习惯;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习惯;预习的习惯;总结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看似是学习中的细枝末节,但是在学习中能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养成产生影响。如总结的习惯:主动将错误的问题进行总结整理,在解决一系列问题时通过对比总结整理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独立思考与发现自身不足,实现教学的有效发展。
  (四)不能灵活应用知识
  不能灵活应用知识,也是当前小学生应用能力薄弱的体现。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不说学生是学着、忘着,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灵活运用却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习惯于一种方法之后,在遇到各种问题时往往都会不自觉地运用这些知识,而忽视了对新方法的运用,难以实现发展。
  二、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思考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基础工作,也往往是被数学教师忽视的部分。指导学生具备一些阅读能力,不仅仅是根据逐字的读,更是找到读的技巧,如在阅读中如何判断哪些是重点、关键词;在方法上,可以对一些重点词语进行勾画,如“不小于”“至少”“不对的是”等,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对出现的条件进行勾画整理,也能逐渐为学生养成条件意识等,这些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的。
  (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阅读的基础上,对于搜集到的信息展开处理,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对于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教学生基本的处理信息的方法,如数形结合,是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教师不妨指导学生及时将文字信息与数学图形相结合,统一处理。培养学生整理条件的能力,在面对一条信息时,提炼出其中的基本条件,在读过问题之后,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联、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联等,全面促成对信息的处理。基础的信息处理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判断、倒推等,而这些都是在日常学习中逐渐培养的。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辅助,常见的习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种,在此简单地加以阐释:预习的习惯,在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进行简单的预习,并且思考这一新的知识点与哪些旧的知识点能够产生关联,判断其关联性等。总结整理的习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错误,以往在教师讲解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更正问题,之后就不再关注了,这显然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总结整理的习惯,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记录自己数学学习过程的“数学日记”,对自己每天学到的数学知识、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整理,字数不多,只要记录自己每天的数学学习状态即可。在遇到做错的题目时,不仅仅是更正答案,最为重要的是,对于题目中考查的知识点、做错原因等进行分析、整理。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做笔记似乎是学生的一种基本意识,从小学生入学起教师就会有所要求,但是许多学生仅仅是做笔记、去抄写教师黑板上的内容,却不知道如何记笔记更高效,这也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
  (四)教學生基本的数学思维模式
  学有定法,尤其是数学这样理性思维程度较高的学科,本身有固定的方式、方法,这些方法不是成型的公式,而是去解决问题的方式,如对比、倒推等,引导学生学习,不能仅仅将知识点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这里以倒退为例,解决如下的问题:“三个油桶,先取出甲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乙、丙两桶中;再取出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丙两桶中;最后取出丙桶油的一半平均倒在甲、乙桶中。这时三桶油正好都是16千克。原甲桶中有油多少?”此时运用倒推解决问题显然更为简单。倒推的方式,在解决数学试卷中的选择题时反而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尽管这样的方式有取巧的成分,但也能极大地提高效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注重思维训练
  注重对学生展开思维训练,是解决问题时必须具备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弱,在课堂中不妨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如在解决问题时,注重对思路加以整理提炼;在日常学习基本的概念、定理知识时,不妨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加以总结整理,逐渐培养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关联的能力。在教学中,针对练习问题的设定,不妨选择“思维优先”,问题的提出与设计重在精,而非多,减少学生作业量的同时,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去表述自己的观点,并且进行指导,而非单纯地凭借一个结果判断对与错,思维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也是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的。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兴起,对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尤其是小学生的习惯养成,关系到未来的学习。具体到数学学科,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应当是教学实践的主要着力点。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意识、学习习惯等,能够在点滴积累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照乾.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7,(6).
  [2]王利勇,攀金花.试论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10).
  [3]李初生.试论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师,2013,(5).
  [4]唐晓芙.谈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与自信的培养[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5]张旭光.谈数学教学与数学美育[J].德宏教育学院学报,2001,(1).
  [6]郭彩艳.从小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数学教学[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7]王东林.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