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往往因读题、审题不严,分析问题能力缺乏、缺乏检验和反思的习惯等导致解题错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培养对策,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8-0125-01
  教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当从学生读题、审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入手,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小学高年级学生问题解决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严,误解题意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环节。正确审题、并充分理解题意,方能达到正确解题的目标。因此,小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充分理解题意,把握题目所描述的情境并快速地从题目中获取关键性的信息,决定着学生问题解决能否取得成功。相比较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高年级小学生无论是在识字量还是问题理解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在问题解题的过程中,审题不够严谨,导致学生在面对一些障碍性的题目时,容易误解题意,最终导致解题错误。此外,一些小学生在遇到信息量大的数学问题时,由于不能准确提取有效的信息,导致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无关条件的干扰,不能提取到关键性的、帮助性的信息,导致解题错误。同时,高年级的数学问题,并不单单是文字描述,还有图表、画面类型的数学题,如果学生不能从众多的信息中理清逻辑关系,准确把握题意,也会导致审题错误。
  (2)分析问题能力欠缺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的认知结构对数学问题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充分理解问题情境,方能取得好的解题效果。对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其认知结构正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难度也是逐步提升的。因此,高年级小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而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很多高年级小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欠缺,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抽象数学模型题目时,学生容易产生思维混乱而得到错误的解题结果。
  (3)检验反思习惯的缺失
  古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将古人的智慧运用到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即要求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之后,应当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方能及时发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审题、析题以及解题上的错误。然而,很多小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缺乏检验反思的习惯,导致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一些小错误如计算错误、抄写错误等小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影响了学生数学解题效率的提升。
  2.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强化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
  认真读题、准确审题是全面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關键所在。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和审题习惯,促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充分理解题意、把握其中的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方能达到正确解题的效果。首先,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很多小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浮气躁的现象,一些题目随便读了一遍就开始解题,进而导致学生容易被一些误导性的、障碍性的题目误导。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时,应当强调学生认真读题,对于逻辑关系复杂的题目,应当多读几遍,细化其中的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准确读题。因此,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增加读题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其次,准确审题。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审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其他同学优秀的审题思路、审题经验,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思维的交流,促使学生审题能力的全面提升。
  (2)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一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善用问题导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思维的现状,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二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将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运用到课堂上,如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以数解形”、“以形助数”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三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一些思维训练类题目运用到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解答复杂的数学问题,如何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将会得心应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强化学生检验、反思习惯的培养
  检验、反思是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应当立足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启蒙性,强化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检验、反思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之后,养成“回头看”的好习惯,在“回头看”的过程中,发现因粗心大意而出现的小问题、小错误。此外,培养学生建立错题集的好习惯,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所在。针对数学解题过程中的典型例题,学生应当建立错题集,积极自我反思,提高解题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充分把握学生在解题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针对性的培养对策,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彩蕊.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5(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3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