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遗技艺传承下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所急需,培育工匠精神、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是职业教育的使命。研究以非遗技艺传承为切入点,分析非遗技艺传承下提升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制约条件,归纳提升策略,为提高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最终共同促进“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中国智造”。
  关键词:非遗技艺;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的精髓是德艺并举,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与重塑是现实趋势,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在当前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研究等背景下, 既需要一大批具有精湛工艺和实干精神的大国工匠,又需要精通“非遗技艺”的传承人才。可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社会的选择。
  高职教育与产业行业企业联系紧密,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非遗技艺”传承的主阵地。培育工匠精神、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职业教育的使命性不言而喻。并且借着“非遗技艺”进校园为契机,探索利用非遗传承保护,提升高职“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又顺应时代需要,更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新突破。
  一、非遗技艺传承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联系
  工匠精神历来受到崇尚,《说文解字》中云:“匠, 木工也”, 而后具有专门技术的人都被称之为“匠”,工匠则是指有特殊技艺的人。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工匠“切磋琢磨”精神,德艺兼修、本真、匠心,一直都是传统工匠的思想核心。
  工匠精神存在于非遗技艺中,而每一个非遗技艺的维系传承都归功于匠人的坚守,也正是匠人的坚守才让非物质文化能够薪火相传。 可见,“非遗技艺”可称为“工匠精神”的载体,工匠精神亦可称为非遗的精髓所在。
  二、非遗技艺传承下提升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制约条件
  基于非遗技艺传承的“工匠精神”培育方法,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需要高职院校在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不断革新教育理念。为提炼基于非遗技艺传承的“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提升的制约条件, 笔者主要选择开展“非遺进校园”项目的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参与项目的企业负责人等开展深度调查和问卷访谈,累计发放调查问卷410份,累计收回有效问卷383份。
  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可见,基于非遗技艺传承的“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提升的制约条件主要有三方面。首先,“非遗技艺”中的工匠精神挖掘不够深入。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知“非遗”却不知“非遗技艺”与其“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更少知“非遗技艺”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再有,“非遗技艺”与专业技能课程契合不够。非遗技艺融入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标准,实践考核标准,教材等均低于20,被调查教师表示,在课程实施中“非遗技艺”仅仅作为学科发展史、知识扩展等部分介绍,尚未将“非遗技艺”纳入课程体系。最后,技艺大师参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形式单一。
  三、非遗技艺传承下提升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策略
  (一)非遗技艺系统融入专业教育。结合行业、企业和专业特点,将“非遗技艺”融入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中。分析相关职业岗位与非遗技艺的联系及需要具备的工匠精神要素,将非遗技艺的要求视为专业技能的要求,并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素质要求列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考核要求。
  (二)技能大师引入高职师资队伍。通过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师资的引入,形成校内与校外师资的紧密合作,促进学生与技能大师零距离接触,切身感受他们身上的精神魅力,体会非遗技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操守。
  (三)实践中内化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内化的最佳途径受高职学生学习习惯、知识结构和学习特点三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工匠精神得以内化,体会到其实质和价值。
  将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分解细化使其融入实践课程,并联合专业教师、企业工艺大师、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共同组建教师团队,使工匠精神贯穿于实践,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工匠精神的价值和魅力,进而将工匠精神内化到自身的精神结构中。
  综上,“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重要环节,是优秀文化的历史延续。利用非遗传承保护提升高职“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新思路,也是职业院校加快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基础,同样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手段。然而,工匠精神的培育最终需要的是,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社会组织相互协作,最终共同促进“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中国智造”。
  参考文献
  [1] 张莉.解读《中国制造 2025》[J].今日中国,2015(07).
  [2] 周秀梅.工匠精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艺术评论,2016(10):66-70.
  [3] 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6-10.
  [4] 胡郑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工匠精神[J].文化遗产,2018(04):152-158.
  [5] 张旭刚.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困囿与掘进[J].教育与职业,2017(21):65-72
  [6] 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08):50-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26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