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提问;对话;评价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是识字的一个目标,也是作文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在正确领会所听到的内容,恰当表达自我意思方面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確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从而使其自主阅读,学会阅读。因此,教师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能使阅读变“苦”为“乐”,就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一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二要借助情景,导情入文,即借助一种情景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国庆五十周年时在电视或电影里看到的盛大的庆典,借此情景,导入《开国大典》一文的学习,重温1949年的开国大典盛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最后,可以分组讨论,游戏介入,自己体悟,即适当地介入游戏,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这就是说,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积累,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感,这已经成为语文界的共识。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直觉领悟能力。人们对语言文字的表层理解和“言在意外”的深层次的理解,都需要凭借语感,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情味和旨趣。培养语感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必要的途径,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培养训练才能获得。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语言材料,强化语言训练,鼓励想象联想,加强朗读和诵读等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听、多记忆,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形成良好的语感。
   四、适时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一是抓关键词句提问。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二是抓题眼提问。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布衣元帅》一课,上课伊始,可让学生质疑提问:什么是布衣?布衣和元帅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人,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象,这堂课的学习会因了学生解决课前问题的浓厚兴趣而轻松愉快。小学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课题很多,比如《玩出了名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五、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愿意读、喜欢读、相信自己能读好的积极情感,敞开心扉,主动接纳每一篇课文。激活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指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以“你看见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体会到了什么”等话题进行提问,唤起学生各种感官参与阅读,观其形,听其音,闻其香,尝其味。让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经验积累,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参加文本的意义建构。这种阅读不再是教师强加的分析,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六、注重读练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七、优化评价方法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参考文献】
   [1]曹倩倩.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体会[J].好家长,2017(07)
   [2]张永梅.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4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