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明强

   摘 要:数学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有较高要求,常常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困扰,极易使学生产生恐惧、抵触等不良心理。教师应重视应用题讲解方法,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深入分析情境,联系生活,并开展学科融合,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题;问题;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7-0092-02
  数学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难点,通常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讲解,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针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难点问题,教师应积极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应用题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为此,本文基于目前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思维锻炼不充分,教学趋于形式化
   目前,部分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并认为在课堂上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就不需要再扩展教材外的知识点。部分教师教学内容单调,且趋于形式化,只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忽略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受阻,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很难提升。
   2.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以“灌输”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或者开展题海训练,使学生对数学应用题逐渐失去解题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达不到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而且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1.重视应用题讲解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应用题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很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再加上学生身心均未成熟,在课堂上也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使得整体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为主,重视应用题的讲解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也能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例如,在教学“打折和原价”时,教师可出示下面这道应用题:某同学与父母去商店购买文具,恰好遇上文具店搞周年庆,因此所有的文具都打8.5折,他实际花费了76.5元,若不打折他应该支付多少钱?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一名学生扮演收银员,两名学生扮演父母,一名学生扮演购买文具的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趣味扮演中弄懂其中的数量關系与逻辑关系,并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及已知条件解答问题,逐渐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也是解答应用题的钥匙。因此,教师应重视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加高效地解答应用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讲解有关“数的整除”的应用题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通过一道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面包店刚做好87个面包,若2个装成一袋,能不能正好装完?若3个装一袋或者5个装一袋,能不能装完?这道应用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不仅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应用题前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得心应手。
   3.深入分析情境,获取更多信息
   一般情况下,应用题中各数量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有已知与未知量。教师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应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应用题情境,使学生学会获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把握数量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应用题中存在的干扰项,引导学生及时排除相关的干扰项。教师可结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情境的能力,在创设应用题情境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小组,之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给学生解答疑惑,使各个小组可以结合应用题情境得出数量关系,再共同验证。例如,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某个小学准备绿化校园,已有的绿化面积为100平方米,学校决定再绿化40平方米。人工每天绿化的面积为4平方米,工作了5天之后,速度提升了两倍,这个工程一共需要几天才能做完?”创设情境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各小组合作探究这个题目中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会发现要想知道该工程用时几天就要知道每天的工作量与工程总量,但是题目中并没有给出这些数据。教师可提示学生通过题目中的“人工每天绿化的面积为4平方米”与“速度提升了两倍”计算出每日工作量,之后结合“40平方米”“工作5天”等关键信息计算工作量。这时,有的学生对总工作量表示疑惑,认为“工作总量”应包含“100平方米”,也有的学生不认同。教师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并提示学生可结合题目中的“再”“已有”等关键词排除干扰,建立数量关系。
   4.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解答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主要按照教材内容和题目本身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和深奥的,与生活实际没有联系,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联系生活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定向思维,使学生灵活解决问题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为此,为了有效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比例”时,教师可以准备两个奶粉比例不同的饮品,让学生品尝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认为奶粉多的饮品比较腻,奶粉少的饮品没什么味道。教师可以就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算一算200 g的白开水要加多少奶粉才能使奶粉与水的比例为1:8。这样,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计算并解答问题,不仅解题能力得到了提高,还能逐步养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5.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还可以与环保节能、生命健康等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可出示这样一段资料:全世界每年卷烟产量高达6万亿,其中,我国占据全球总量的43%左右,而卷烟消费总量约为全球的39%。每年我国由于吸烟死亡的人数高达100万。吸烟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排名靠前的是恶性肿瘤(占33%)、心血管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占29%)。那么我国的卷烟产量如何计算呢?很多学生在思考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根据全球每年卷烟产量和我国占据全球总量的百分比计算。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吸烟带来哪些危害,呼吁学生不要吸烟。可见,学科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效率,教师应重视应用题讲解方法,强化教材基础知识教学,深入分析情境,联系生活,并开展学科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伟.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20(04).
  [2]胡祝琦.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探微[J].中国农村教育,2020(05).
  [3]孙莉平.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03).
  [4]祝和芬.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决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5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