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C程序设计的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邢永俊

  摘 要:程序设计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最能体现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其信息处理能力。而对初学者来说,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学习起来枯燥无味,而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加之传统的教学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学生普遍反映C语言难学、枯燥,兴趣不浓,因此课堂效率非常低。如何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技术,转变教师角色,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教学改革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职 C语言教学 课堂效率提高 教学改革
  一、现状分析
  1.目前中职生文化基础状况
  C语言课程以前一直是大中专院校或高职学生学习的课程,而对于中职生开设C语言课程只是近两年的事。相对而言,大部分中职生年龄结构偏小,知识接受能力较低。尤其近几年扩大招生,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念完初中的相关课程,很多学生只求混张文凭,学生素质明显下降。
  2.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高、中等职业院校在进行C语言课程教学时,多数仍通过教师讲解、板书和各种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C语言中的概念、语句、语法规则等,通过布置一些适当习题,让学生巩固教学内容,最后通过考试手段来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即多数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这种教授模式能较好地保证所讲授知识的系统性,但因为知识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成效不大。
  二、教学改革重点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程序设计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时注重对学生的编程能力培养。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靠强化、靠反复上机实践去体会和理解的,是通过理论结合实践,不断启发、引导,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实现的。在教学之初,首先给出C语言的用途以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指出当前流行的Unix操作系统等基本上是采用C语言实现的,许多网络及单片机、嵌入式系统以及各软件开发平台与C语言的相关性,强调了C语言的基础性和实用性。通过介绍,学生明白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对学习该课程产生了动力,增强了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我们注重加强实践与训练环节比重,按1∶3的理论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时间进行配比,还强调了理论教学内的实践环节,教学强调一个“练”字,学生通过反复实践,增强了学习信心,课外也自觉学习了。
  在教学中,注重把教学重心放在解决问题的算法分析上,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在讲授数组与指针、结构体变量的内存分配时,学生理解就相对容易多了。在案例的选择上,我们通常采用生活中的趣味性、实用型的超市POS、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相关模块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除加强正常的上机实践外,还注意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首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注重吸取各教材之长,注重语法知识描述言简意赅,而不仅仅是教材的简单拷贝。在实践平台上,将该课程配套实验平台VC3.0搭建于课堂之上,在语法知识点的讲授后,通过所选案例,让学生参与一起分析,一起写出算法描述,并在课堂上同步编写程序,然后调试和实现程序,使抽象的结果通过程序的运行得以实现,让学生眼见为实,使学生较轻松地逐步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错误设置,强调调试程序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掌握调试程序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调试程序,并在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教师在上机实践过程中的辅导压力,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这也正是实用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应用体现,让学生以主动的、渐进的、实践的、项目式的方法进行学习。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在C语言的教学中,案例的概念与真正意义上的案例相比,还只是相对的,我们根据C语言的特点,将教学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基本语言要素的教学阶段和高级语言要素的教学阶段。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应该以较快的速度,让学生接触程序基本结构、数据类型、数组、函数等编程基本概念,但不必追求系统化和细节化。这时就应该提出一两个较大的案例程序,让学生对C语言编程的概貌有所了解,进而通过解释程序中各个语句的作用,使学生掌握程序语言的一些细节知识。在这些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应加以梳理和总结,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系统化。在学生具备初步的编程经验后,应尽快进入提高阶段。这时可以延续前面的教学模式,用少量的时间对知识要点进行大致的讲述,不过多涉及细节问题,然后提出较大的案例程序进行分析和练习,最后在适当的时候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在案例教学阶段,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要求学生看懂程序,能够修改程序的片断,观察程序的运行行为,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已有的程序去作相似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全陌生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4.提高教师素质
  “双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既要能将课上好,又要能将实际应用带入课程,使教学从实践中来,又服务于实践。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成果的应用,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老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将实验平台搭建于课堂之上后,由于是在课堂上编写程序,而不是已编写好的程序的展示,这就要求老师具有良好的计算机辅助工具的使用能力、字符输入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对此,通过制度建设,我们要求老师在日常工作中狠下苦功,勤练基本功,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参与社会工程项目实践,与IT企业结对子,到企业锻炼,合作开发等,采用各种方法、手段,不断积累项目经验,按“双师型”要求提高自己,以项目、案例式教学为主,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结束语
  要上好一门语言课,尤其是C语言程序设计这样的一门传统的程序设计入门课,除了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外,教师还应因材施教,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教与练相结合,切实解决好程序设计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注意利用比喻、趣味、应用型案例来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在教学中转难为易的良好方法。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可行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由布西.论后现代课程观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启示[J].计算机教育,2007(4):18.
  [2]谭浩强.C程序设计[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