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后进生”的转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后进生”振作精神、奋发向上,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全新课题。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所谓“后进生”,是指在品德和学业上都比较差的“双差生”。这些“后进生”的通病是经常违反校纪班规,无心求学,成绩差,普遍存在自卑或叛逆心理。他们的行为表现困扰着每一位家长、老师和学校。这部分学生人数虽少,但他们的负面影响很大,“一粒老鼠屎弄坏一锅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后进生”振作精神、奋发向上,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全新课题。
  
  1.了解“后进生”的成因
  
  “后进生”也并不是天生就注定是“后进”的。俗话说:“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只有全面了解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各类因素,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收到最佳效果。一般说来,后进生的成因有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群体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等客观外因的影响,也有学生本身在生长、适应、发展这三方面的内部“矛盾”不协调造成的心理原因以及个别教育者的主观看法,教育方式、手段对学生个体的身心的伤害等主观内部的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各种成因的差别,讲究方式方法、正确“驾驭”好“后进生”,使之始终感觉有“曙光”,让其受到感召,力求学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2.改变教师的育人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有的教师认为转化“后进生”的目的,就是要这些学生提高考试分数,这种转化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更谈不上实施素质教育。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育人观,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发展。对“后进生”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与其刻意弥补他们在某种学科学习上的不足,不如扬长避短,发展他们的特长,让“后进生”自由、独立、健康的发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化,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所在。
  
  3.关爱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基础
  
  常言说:德是师之本,爱是德之魂。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没有真正的爱,就根本谈不上后进生的转化。因为,情感是一种潜在的动力系统,后进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转化后进生,如果采取轻视鄙夷的态度,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久而久之,造成其“心虚”、“自卑”、“有戒心”、“有敌意”,甚至将自己完全孤立起来,这样只能让他们破罐子破摔,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会越滑越远。现阶段的学生是敏感的,只有真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真正转化后进生。使后进生在爱中受到情感熏陶,自觉接受教育,主动改正不良习惯。
  
  4.给“后进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对自己有自信心和自尊感。”“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弱点是缺乏自信,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微少的“闪光点”常被掩饰或一闪即逝,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且善于创造条件、机会来发现和培育“闪光点”。上课时,我经常对差生提问一些浅显易答的问题,布置一些能独立完成的作业,鼓励她参加课外活动,发挥她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当她有进步的愿望时,及时给予肯定,帮助他们她树立前进的信心。
  
  5.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帮带活动
  
  注重对后进生和优生进行合理组合,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把班里较差的学生安排在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旁边。要求这些好学生无论在学习上、纪律上、思想上以及其他方面都要给那些后进生大力的帮助,使他们尽快地赶上来。使后进生不产生自卑感、孤独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有利于后进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建立良好的班风并利用班集体的凝集力,倡导全班同学都来关心“后进生”,帮助“后进生”。同时从班内挑选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帮扶,由此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产生较大的动力,不仅能感染、激励学生,而且还能约束“后进生”,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优良的学习品质,努力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6.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起来转化“后进生”
  
  学生和家长朝夕相处,学生的品行,成绩的好坏和家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同“后进生”的家长保持联系尤其重要。我班有名叫刘志强的男生,父母离异,父亲左褪残疾,只靠父亲开“三轮拐的”维持生计,因此其父亲无暇管教儿子。家庭的不幸和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因而上课常睡懒觉,下课骂人、吵架、学习成绩差,“破罐子破摔”,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是个“刺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爱心和事业心驱使我接纳这位学生,决心教好他。我有意识地接近他,与他交朋友,从思想方面入手,多次与他谈心,在学习上重点辅导,在行动上严格要求,使他感到老师这样理解他、尊重他、爱护他,同时,我还多方面了解他的心理矛盾及学习、纪律状况,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地开导他。同时,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家访。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观察、谈心,我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他艰苦朴素,乐于助人。这一点我在全班学生面前多次称赞他,并鼓励他如果能认真听讲,努力学习,不惹事非,一定能成为一名好学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番努力,他静心听讲了,不再打闹了。我便抓住时机,一些适合他做的事,决定不让别人干,充分给予信任,让他自己去体验自身的价值;而对他反复出现的一些缺点,我当面和风细雨给予指正。“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老师的尊重和信赖,使他内在的积极因素得到尽可能的发挥,这学年他进步很大。从中我体会到:我们的“后进生”转化工作难道不是琴奏一曲华美的乐章吗?只要和谐地拔动学生的心弦,抚慰之、鼓励之、爱护之,“后进生”同样能够引向健康成长的大道.
  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意志薄弱,认识不稳定,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他们的心理品质及学习习惯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决不能放弃,更不能“泼冷水”,而应耐心、不懈地教育,主动与社会,家庭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通力合作,转化“后进生”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古人云:“善教人者无弃人,朽树也能绿成荫。”新时代的老师们都要争做“善教人”,把所谓“朽树”的“后进生”转化好,使他们都成为合格的有用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2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