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们在不断地探索新路,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各科教学带来了福音。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更是实现了语文教学前所未有的优化。本文就采用引证阐述的方式,谈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现代教育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活起来,要让原本‘阴云密布’的课堂洒满阳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语文教学。那么,信息技术又是如何实现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呢?我们不妨认真探究一下:
  1、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钥匙。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上运用的CAI课件,总是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音响,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例如《云房子》一课,教师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了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画面: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白色的云朵,它们各具形态:有的像大冬瓜,有的像大礼堂,有的像花朵……让学生感觉到云房子变化的奇妙。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2、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如一年级识字教学当中,教师一改以往让学生认读生词卡片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棵苹果树,树上每个苹果藏着一个字。并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读生字帮助小猴子摘苹果。学生就开始积极主动地去认这些生字并试着记住它们。整个识字过程就变得开心有趣,而且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3、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好助手。“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的、学生不常见的东西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地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如《詹天佑》一文,对于学生来讲,了解京张铁路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意图及其运行过程,是相当有难度的。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以下动态的画面:一列火车在陡坡上急速行驶,并突出显示青龙桥到八达岭那一段山路。接下来,又演示了人字形线路的铺设过程,以及火车是如何通过的过程。这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4、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写作视野的新平台。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所以感到写作文时无话可说。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比如,让学生写情景作文,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拍摄到的一些场面,导入多媒体当中,供学生观看、参考。学生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在网上阅读自己喜欢的信息,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
  总之,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