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五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邵银霞

  美术欣赏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改革及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状态。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小学阶段的美术欣赏是美术欣赏课程的基础,在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五要”。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构筑欣赏的支撑点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知识重在研究,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欣赏所必需的支撑。美术欣赏课教学如果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忽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要素的探究,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美术欣赏只是停留在简单甚至肤浅的层面上。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常常出现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
  品的误区。这就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像”和“不像”对于再现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的创作远远不只是为了形象,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要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和谐谓之美,悲壮谓之美,崇高谓之美,有形式之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
  
  二、要把握学科特征,找准欣赏的切入点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行为。学生通过美术欣赏,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把握学科特征,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课的特征。要避免课堂上过多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章句,这不符合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美术的学科目标也难以实现,最终导致对美术欣赏兴趣的丧失。
  另一方而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致,将美术课上成故事课、历史课,对美术作品的阐述,应基于市美教育的主渠道,过多地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轶闻趣事。或过多地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容易忽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喧宾夺主。
  
  三、要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身临其境的欣赏氛围
  
  美术欣赏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利用多媒体,欣赏教学大为改观。教师只需一台多媒体电脑,简单的操作就能将精彩的图片送到学生的眼前,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翱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如此欣赏过程,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四、要注重欣赏与想象并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市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新美术课标》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题性和创造性,因此,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五、要寓德育于欣赏教学之中
  
  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须体验的心理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在升华,通过道德相互依存,情感融入知识与道德之中。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
  在美术欣赏课中,要力求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以体现《美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7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