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丽华

  摘要: 创新能力是作文教学的生命,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而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涉及学生多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兴趣 创新能力
  
  “作文难”几乎是小学生的普遍感受,一难没有内容可写;二难不知怎么写;三难不会取舍材料;四难不懂层次安排,五难语言干巴不具体。凡此种种都是困扰小学生作文的原因。教师怕教作文,每到作文课总有言不由衷的心虚之感;更怕改作文,错别字、语病、选材、谋篇,一项一项都要精批细改,犹如蚂蚁搬山,费时费力,却吃力不讨好。学生作文水平不见长进,是师生心中越来越重的无奈和烦恼。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呢?对这个问题,语文教师的看法是一致的:学生缺乏作文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以为,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爱写作文,能写作文,就应该在重视激发兴趣的的基础上,也要重视作文能力的培养。因为兴趣的产生可能源于偶然,也可能是一时的冲动,但要真正使兴趣转化为动力,使学生对写作文乐此不疲,还必须有较强的作文能力。因此,要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双管齐下,既要重视兴趣的激发,更要重视兴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1.培养兴趣
  
  1.1提供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章。”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首先,要从他们喜欢做的或看的、听的事入手,为他们提供写作的素材。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爱玩这一特点,也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在学生玩够了,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和兴奋还没有消失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那就容易得多了。如野游。临行前,我强调:“今天大家要尽情地玩,然后把最有意思的事记下来。”结果30多位学生的作文各具特色,而且言辞恰当,感情真挚,就连平时一写作文就头疼的小鬼也能写出一两个好段落。真是“游遍千山水,下笔如有神”,完全一改往日的“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干咬铅笔头”的局面。究其原因,是他们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1.2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写作兴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使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相信“我能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写作成功的体验,这样更加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2.要善于引导
  
  由于小学所学的汉字有限,认识水平有限,组词造句的能力有限。就其一物,学生往往能说出许多,但让他写,就写不出来。在作文课描写人物外貌特征时我是这样做的。上课前,我让学生们带上自己的玩具娃娃,上课时,先让大家对自己的玩具娃娃做个介绍,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敢举手,于是我介绍我带来的布娃娃:“她是一位美丽的小公主,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很自然地垂在肩上,前额上还停着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结),碧绿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好像要说什么……”听了我的介绍,学生们纷纷举手要介绍自己的玩具娃娃。我让他们把刚才想说的话写到本子上,不会写的字用“О”代替,很快,他们就写好了,我随便看了看,有十多个学生的一句话中最少有两个“О”,我读不下去,让他们自己读,结果很好,而且他们把“О”在大脑中译成了字。这时我告诉他们把“О”从字典中找出来。作文交上来以后,每个学生的作文除了没有错别字外,语句也很通顺。为什么学生们以前的作文写不好呢?是因为生字卡了关,往往为查一两个字打断了思路,而这种方法恰恰补充了这一缺点。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生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最大课题,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在作文时力求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我们在作文指导时要讲究虚,作文评点时要注重粗,并适当增加自命题和半命题的练习力度,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使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去选材,善于从多个角度去想他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在作文中出现创新的闪光点。
  3.1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写出自己的个性。敢于标新立异,这本身就是创新。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样事物,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得出和结论是千差万别的。
  3.2鼓励学生创造,敢于写“大胆文”。青少年学生思维最活跃,敢想敢说,很少保守思想,对传统观念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最为敏感,他们对人生、生活、社会的思考有时可能是狭隘的、偏的,但正是这种活跃的思维却常常使创新的火花四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对当前的教育体制、素质教育、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等敏感话题很愿意发表他们的见解。在半命题的作文“?摇?摇?摇?摇?摇我想对你说”、“我最喜欢?摇?摇?摇?摇?摇”等等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因此,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写“大胆文”,让学生说他们想说的话,写他们想写的文章,写出真情实感,写出鲜活思想,写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3.3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作文氛围。“创造性就像种子,还需要一定的环境来培育,包括阳光、空气、土壤、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作文教学亦是如此,许多学生绞尽脑汁,穷于应付,除了的确腹内空空,缺少技巧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没有为他们创设作文的环境,没有给他们“合适”的条件。所以教师在组织作文教学时,要充分体现民主思想,还学生以自由选择读写的自由。作文的命题、指导、评改都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给学生以自由创作的空间。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是要去营造和激发学生创造的环境,这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认识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都是有裨益的。只有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现实生活,积累创作素材,思考人生价值,即为学生营造成作文的外部环境,让学生从他们的视角,以他们的眼光去认识社会,思考人生,即使他们的观察、思考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有了这样的土壤,希望的种子就会发芽,有创意的佳作自会破土而出。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成“乐写”。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达到“乐之”的痴迷程度时,其他一切均可迎刃而解,水到渠成。这样,教师可以从繁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作文课堂成了思想者欢乐的海洋,久而久之,也许不经意间,你的学生中就会冒出了一个“安徒生”或“朱自清”,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写作漫谈[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世界名人录[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陆机.文赋[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