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眼中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穆林贵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教学的必然方向,它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笔者认为,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其独特优势。
  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实现资源获取、共享、加工利用。例如,对于一些抽象性的、理性的、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的东西,在教学中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擎获取相关资源。化抽像为具体,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
  2.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对枯燥的文本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与再现。有时可以用直观的画面和欢愉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3.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越来越多地实现网络练习、测试、评估功能。近年来,随着软硬件的增强,各种练习、考试基本上都可实现“机考机判”。这样,既提高了试卷批阅的速度、准确度,又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还将实现网络交流、通讯、协作。用来为教学参与人员提供交流、通讯或协作功能。伴随着技术的使用,学生会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通过网络等渠道自主获取知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目前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应用存在的误区
  
  1.媒体展示简单替代板书功能。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老师常常是把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了多媒体,整节课没有亲自板书,无论什么问题,无论课程的重难点,一味出示预设的所谓的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约束了孩子的思维,这种做法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教师的基本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问题答案的多样性、主观性没有得到实现,孩子的多姿多彩的思维被预设的答案所限制。这样,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如何得以施展!
  2.技术喧宾夺主,课堂成了“技术秀”。在整合过程中,教学目标出现偏移。信息技术喧宾夺主,课程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展示,课件过于花哨,杂而不精。有的教师盲目地关注技术、追求技术,为技术而技术,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于是过于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导致课件颜色过多,背景过于复杂,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其结果极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课程学科目标被忽视。课程整合的焦点被放在了具体技术手段上,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步。这种缺乏目标的技术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几乎没有多大作用。
  3.捉襟见肘,一味操纵机器,忽视师生间的对话。有的教师的多媒体课往往是这种模式:教师把指令输送到多媒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教师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语文人文特点,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