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新课标下的语文分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尔顿的个别差异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化教学,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有效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分层教学
  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基础课程改革,新课改明确提出:“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地提升,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具体教学中,很多老师无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来谈谈如何在语文中实现分层教学。
  一、 教学对象分层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分层教学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对教学对象进行合理的分层。由于分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不是车间流水线上的零件,要想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访谈、观察、问卷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个性特征等具体信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综合因素制定合理的分层标准,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的学生学习习惯好,接受能力强,成绩优异;B层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一般,但基础扎实,学习的劲头比较足,成绩中等;C层的学生基础薄弱,习惯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成绩靠后。这三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随时调整,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在分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差生”这种标签性的词语。
  二、 教学方法分层
  分层教学建立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基础之上,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具体来说,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无定法,教有定法”的原则,对A层次的学生采用“自学+点拨”的方式,即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点拨为辅,侧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旨在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B层次的学生采取“自学+诱导”的方式,即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老师应该作为学生思维的“推助器”,相机诱导,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向前发展,旨在落实“过程与方法”;C层次的学生适合讲授法,重在夯实基础,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旨在落实“知识与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受大班授课制的局限,分层教学的方法在课堂上很难落实,这就需要老师充分运用教学智慧,精心组织课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我在执教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方法一:对比学习法。将李清照的《声声慢》与之前学过的《一剪梅》对比鉴赏,说说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A层次)
  方法二:意象学习法。通过寻找罗列词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词作中所表达的情感。(B层次)
  方法三:逐句鉴赏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先逐词逐句鉴赏诗歌,最后结合词作的整体意境理解全诗。(C层次)
  这种逐级分层教学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能够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三、 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提高。我们看到,在高中语文课本的每篇课文后面都配有课后作业——“探讨与练习”,这些作业的设置是有梯度的,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 解读型。如“《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美丽与繁华?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必修二《望海潮》);(二) 赏读型。如“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意境全出,说说‘映階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密切?为什么?(选修《蜀相》)”;(三) 研读型。如“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反映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选修《湘夫人》);(四) 拓展型。如“参考下面的资料,以‘话说贾宝玉’为题,谈谈你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有条件的话,最好读读《红楼梦》全书。(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
  以上四种类型的课后习题,在能力层级上分别属于认知、借鉴、质疑、迁移四个层次,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人而异,A层次的学生这些问题应该全部完成,B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前三种问题,C层次的只选择前面两种问题来做就行了,甚至一些学困生可以只做第一种题。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的训练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 教学评价分层
  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注重结果性评价,还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思维成果的肯定,又是对下一次思维的引导,蕴含着巨大的教学智慧,在分层教学中,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使用“多面镜”,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具体来说,对A层次的学生要使用“望远镜”,使其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自己都能解决;B层次的学生使用“显微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精准的评价,使其既能发现不足又能迎头赶上;C层次的学生使用“放大镜”,忽略学生思维中的偏差,及时抓住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只有一点,也要适时鼓励和表扬,以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打破传统的“大锅饭”,承认学生差异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确保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是分层教学的目标和宗旨,只要我们始终秉持“以生为本”,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信念,相信分层教学是大有可为的。
  作者简介:
  朱鹏文,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39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