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改变学生数学学习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化在当今世界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数学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了新的教學、学习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177
   在传统教学观念下,虽然我们在不断完善、探索,整理,但若想尽早改变现在教育模式中呆板、枯燥,事倍功半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去积极探索、开发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技术。本文通过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作用,探究如何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形成全新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开放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积极作用。下面就我在数学学科在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分解、组合、移动、翻转、定格、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在学习几何图形中,对各种平面图形和柱体、锥体认识以及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平面、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问的内在联系以及推出有关计算公式。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就将同学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同学们内心的需要。
   二、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三、激励探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以“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使培养的学生只是生吞活剥地接受知识,而不能有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品质。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给出课题,并提供大量的素材,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实践操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使用信息技术,学生比以往有更多机会去思考一些所学知识以外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在兴趣的引导下自发地去探究未知知识并积极地学习如何运用。在这种兴趣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也就拓宽了数学视野。
   例如在学习“用样本估计总体”这一课时,教师先向学生明确提出学习任务——制作旅行统计表,然后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旅游资源。网上的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在链接的引导下,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在信息海洋中冲浪。许多学生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旅行社资源、旅行工具的分类、价钱,有的还查找了旅游胜地。资料齐全后,组员们再分工合作,讨论如何选择路线及交通工具,最后汇集制成了一张统计表。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兴趣盎然时,就轻松并出色地完成了课堂任务。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整合为我们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既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也加大了课堂容量,这样,学生带着“任务”主动,积极地进行自学,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来弥补因阅读学习可能造成的内容缺失,最后通过全班的学习整理,勾勒出知识的线条。
   四、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
   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同时,《新课标》中也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凭借,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综上所述,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自由的探索、自学、发现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在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同时,要关注接受性学习的改善和创新。同时,要善于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首先要巧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然后抓住机遇,努力进取,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倡导新型的教学模式,并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实践操作能力,这样学生的个性也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以便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能主动地去学习、自主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5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