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前教育改革呼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本文以探究式学习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阐述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 探究式 地理教学 教学应用
  Usage of exploring teaching in geography teaching
  FENG Yu-hong
  Abstract: Education reformation at present calls for innovative education. The last purpose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s to make every student be fully deveoped. In teaching we should treat the relation between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The article expatiates the usage of exploring teaching in geography teaching by guiding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exploring learning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questioning.
  Key words: Exploring Geogoraphy teaching Teaching usage
  
   探究式教学主要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试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借助一定的信息,利用图册等学习资料,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可以独立思考,也可协作讨论,进而通过探究学习,最终得出有效结论,获得新的知识。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引用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和掌握,探究式教学并不神秘,但它要求教师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一、学生探究式学习意识的引导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的责任在教育学生”。随着教育的发展,课程的改革,教师不再是单一把课本的知识和现成题目答案教给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只有学生掌握了最佳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他们学习具有持续性,并能享受终身。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 地理学科教学渗透模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地理学科的学习方式进行积极的引导,即我们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把地理的认知与学习方式的引导有机结合起来。② 地理教学主动训练模式,即指导学生进行主动训练。其主要内容有:首先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的内容,运用自己最佳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主动学习的效果。其次是引导学生主动地自我反思。教师则指导学生对当天或某一阶段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反思,如课堂笔记、社会调查、地理野外考察进行总结。通过回顾和反思,使学生对知识重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1.改变教师的提问方式
   学习是围绕“发问”开始的。探究性提问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老师的问题大多是记忆型的问题,或对具体事实只用“是”和“否”来回答,很少有探究性问题。如:地球上陆地、海洋面积各占多少?等等。探究性提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他需要学生改变信息的形式和结构,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才能得出答案。如:世界上哪个大洲跨的经度最多?山地、山脉和山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这就是探究性提问,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教师只有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经度的概念及了解南极洲的位置和地域分布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回答。所以教师通过改变原有的提问方式,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2.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问”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是地理老师的专利。报载,有个美国教学代表团到上海参观访问,上海市一位优秀教师为他们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堂上,这为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学生都能答对,在座的中国同行无不称赞执教老师的水平很高,公开课上得非常成功,但美国客人却不以为然,临别抛下一句话:“既然学生都懂了,那么还要提这些问题干什么? 上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客人的话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在我们的课堂上只有老师问学生,而没有学生问老师? 出现这种情况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师生角色错位。因此,解决学生不会、不敢、也不能提问的现状,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生来就具备的,它有自生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当遵循能力发展的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不可违背规律、操之过急,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引导学生循着概念、定义、规律、知识联系、联系实际的思路大胆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现行地理教材虽经千锤百炼,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只有我们引导学生将思路大开,把问题和答案变成开发式的,学生就会产生耀眼的思维火花。
   3.探究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地理好途径。步骤为:提出案例―引导学生确定研究主题―讨论解决问题―拓展、培育地理能力。现以赤潮的案例介绍有关海洋环境的内容。
   第一步:提出案例。海洋对有害物质有自净能力,但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海洋环境的自净能力,会使海洋环境遭到污染。赤潮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晴雨表”。1989年8月,渤海湾发生罕见的赤潮,面积达1300平方千米,造成经济损失1.8亿元;1998年9月,赤潮面积更大,达3000平方千米,至10月初天津市的虾产量比上半年同期减少91.8%。渤海湾的生态环境,以成为京津塘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二步:引导、确定主题。启发学生思考:材料涉及那些地理知识? 有那些值得探讨?
   讨论确定如下探究主题:①海洋形成已经有上亿年了,人类利用海洋也有上千年历史了,但在工业革命之前却从未发生过严重的污染问题,为什么? ②赤潮是如何产生的? 它为什么会不断扩大? ③如何控制赤潮?
   第三步:讨论、解决地理问题。学生个别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完善。如对问题由学生讨论后得出:赤潮的发生,主要上由于人类的无限制地向海洋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废弃物,使沿岸海域受到污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有害藻类得以迅速生长,从而造成赤潮的发生。
   第四步:拓展、培养地理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海洋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随雨水排入海洋:偶然发生的海上油轮泄漏;沿岸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使海水增温等。引导学生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治理方案,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及综合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在中小学教育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本学科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现有的地理知识去发现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周围世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探究学习方法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四大基本特点得到充分的运用。
  收稿日期:2005-07-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