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教学为我们培养了一个个考试的机器,有高分,却无能力。作为高中学生,他们的年龄大致在16―18岁之间,从人的心理发展角度考虑这正是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归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实践,归纳出了以“网络环境下的主题化探究教学、基于Internet的情境教学、开放式课题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化学创造 思维教学
  
  一、再提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原因
  1.传统教学的反思
  传统教学中的老师和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遵循的是“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背什么”,学生就如一台机器,反复做着同样的工作。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我们培养出的是怎样的学生?
  所以在我们的现行教育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减少,严重的甚至达到消亡。为什么原本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在经过几年的学校教育后,他们的创造力却变得几乎为零呢?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2.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分析我们的学生有两个长处,一个是基础知识扎实;另一个是考试能力强。但同时也有两个致命的弱点,其一是动手能力差;其二是缺乏后劲、缺乏研究能力。二期课改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发展过程中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找出自己的突破口,创新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因此如何针对我们学生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就不能不考虑创新教育的问题。
  3.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
   创造力是人所皆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从幼儿期到小学三年级儿童创造力发展最快,但在5岁时出现第一减速期。3年级至4年级,发展速度明显减慢,9-11年级又表现出速度加快的趋势。”
  高中学生的年龄大致在16―18岁之间,从人的心理发展角度考虑这正是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
  二、对中学创造性思维的界定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意味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造性思维的涵义
  创造性思维的组成可表示为:
   逻辑思维:演绎、归纳、类比等
  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想象、联想等
  直觉思维:顿悟、直感等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和领导人――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 1880―1943)在人类创造性思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韦特海默认为盲目的重复、机械训练很少有创造性,创造性思维与人对问题中某些格式塔的顿悟有关,打破旧的格式塔,发现新的格式塔,这就是创造性思维。
  2.中学化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有两个含义:其一等同于创造,是指前所未有的;其二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中学化学教学,是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三、高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本人在化学教学中的体会,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网络环境下的主题化探究教学
  高中化学中有很多与生活、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并不抽象,但却富有很强的时代感。如果教师以传统的方式――“师介绍,生听”,虽然可以完成教学内容,但是这种没有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的方式,极大的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难以让学生在心灵上获得共鸣。
  而采用主题化探究教学,却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因为这种方式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都可以胜任的。而且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有助于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有效地获取和巩固知识,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与教师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现以高一教材中《燃料的充分利用》这节课比较说明如下:
   常规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主题化探究教学
  情境设计 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复旧迎新
  知识建构过程 教师讲解燃烧热、热值概念,并进行节能宣传与讨论。 围绕《燃料的充分利用》这个主题学生设计子课题,如:《家庭能源使用现状》、《常规能源的利与弊》、《寻找新能源》、《节约能源――我们的对策》、《未来畅想曲》等。
  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知识性问题在课堂上由课题组学生在交流与展示的过程中直接提出,而教师与学生则一起进行探讨解决。(建立与完善“燃烧热、热值”等知识体系)。
  优、缺点 优点:节奏紧凑,知识体系严密。
  缺点:知识拓展面不宽,难以与当今社会发展接轨。课堂上学生就如一台机器,虽然课堂中也有分析与讨论,但学生完全是依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定位,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优点:首先把一堂枯燥的化学课变生动了,由于与生活实际有关,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联系,这些都是学生能亲身体会与感受到的,也是乐于思索和讨论的问题。所以首先学生的情绪高昂、兴趣浓烈,有一股想“开动脑筋、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这样由于课前学生利用网络、实验室等条件做了很多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组成员成为了“技术能手”,而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顾问”,并且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自然而然顺利完成了。
  思考 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获得的结果令人惊奇。分析高一学生的性格特点,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一种“欲知天下事”的兴趣和强烈热情,学生的思想丰富,想法也是多种多样,虽然其中有些想法甚至可以说是幼稚,有些设计还不够合理,但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却体现出了学生们可贵的创造性。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直面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但可以与常规教学一样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极大的诱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基于Internet的情境教学
  现行的化学课堂中的很多知识的学习,往往都脱离特定的环境。高中阶段化学中提到的关于化工合成的知识有多处(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炼铁、炼钢等),这部分知识教学所产生的结果往往只能应付考试,而不能迁移至实际问题的解决,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境性教学是针对上述现行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学习应在类似现实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情境。
  现通过高一《硫酸的工业生产》教学来说明:
  学习过程 具体操作 设计意图
  问题提出 一家化工厂准备对硫酸进行投产,如果你是该厂的技术人员,请你设计一套硫酸生产的流程图,并向厂董事会说明它操作的可行性(同时考虑其赢利情况)。(分组讨论执行) 创设情境: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创设对学习者真实的情境。确定问题:从情境中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自主学习 每位学习者通过小组协作自主进行问题解决 利用Internet等多种手段解决问题(Internet提供:可供学生自主发现的大量信息资源;专家咨询;师生、生生的网络交流。)

  角色扮演
  
  “答辩”阶段 学生担当技术人员,教师和部分学生充当董事成员对其提出的方案进行验收,并从中提出疑问。
  对硫酸工业生产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去粗存精 协作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设计的方案和过程进行讨论、交流、激烈的辩论,通过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正,加深每一个学习者对该问题的理解。
  总结 形成整个知识体系 知识系统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形成并成熟
  巩固 参观化工厂――硫酸生产车间,由部分学生充当讲解员,对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包括其他年级同学)。 再次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该知识点。(假如再次发现问题,则再次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并不是将事先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市场调研”,技术的可行性)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探索。这种真实性的任务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变革,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网络来进行教学可以提供与现实更加类似的问题情境,达到完成真实性任务的目的。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访问一些专题网站,来解决问题;或者直接与一些专家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其中教师的作用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索,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成功与欢乐,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三)开放式课题教学
  某些教学的知识点,不一定非用程序式的方式学习。我们可以采用提出一个开放式的课题供学生学习研究,这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想象。值得注意的是:该部分内容要与生活贴近,学生易于上手。在课题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三教学上的最多的是复习课,而复习课的教学,是否就是旧知识的重复呢?能否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来个突破?
  在高三《铝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关系》的教学,我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氢氧化铝的最佳制备方案的探讨,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并且巧妙的利用了“铝”氏春秋这个成语在学生的惊异中把学生带入课题。
  下面是该课例的部分内容:
   常规教学 开放式课题教学 收获
  课题名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关系 “铝”氏春秋
   ――Al3+、AlO2-、Al(OH)3之间的转化关系 课题名的提出就让学生感到有趣,接下来的生活问题的讨论又让学生觉得亲切,使原本枯燥的课题自然而然的被引入。
  在制备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案,在互相协作中相互肯定,相互指正。这种不拘泥于唯一的方式极大的鼓舞了学生,把他们的创造性欲望调动得很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方案逐一提出评价,得到最佳方案。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复习了知识点,又有力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分发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全体同学创造性能力的体现,是同学思维的精华,其成功的喜悦可想而知。
  情境 回忆旧知识
  
  知识系统 通过回忆、总结,教师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网络图 课题研究:氢氧化铝的最佳制备方案的探讨,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网络图
  情感因素
  成果 形成书面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可见,利用“开放式课题教学”方法,允许学生从事物的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让学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教师与媒体仅仅成为学生的伙伴和工具,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突破思维的的框架。当然这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应该更适用于层次更高、能力更强、知识更扎实的高三学生。
  四、体会
  从教学本身来说,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不能局限于使用某种方法、用某种手段。时代在进步,学生在改变,我们如果想真正的培养出一些具有创新思想的学生就必须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一种思想――即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接受他人的启示而创造性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既适合教师自己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路径,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的教育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百论》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教育 王文琪邓小飞李敬德 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学习心理辅导》吴增强上海教育出版社
  3.《课程与教学论》张华 钟启泉上海教育出版社
  4.《教会学生思维》郅庭瑾教育科学出版社
  5.《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