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伟强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课堂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教师应整合数学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注意点
  
  现代的课堂教学形式已从传统的语言、文字、教材、简单教具、小黑板、挂图等手段,发展到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多媒体教学。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这几年来我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有机整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用好用足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生动的世界: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情感融合、视听并用,全新的表达方式,形象逼真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具有强烈的感召力。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师指导下,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多功能教室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网络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制作了课件《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贪吃,在分吃西瓜时一心想多拿几份,聪明的孙悟空就多给了猪八戒几份,但猪八戒真的比别人多吃了吗?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节里比一比,小组内议一议,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2.通过课件演示变静为动,便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准确点拨、讲解外,根据内容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定能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旋转和平移》一课中“数物体平移的距离”是难点。数一个图形平移几格,学生很难想到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为了攻克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我利用教科书中的方格线这一素材制成课件,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一个方格路线图里,有两只找食后回家的蚂蚁,一只小黑,另一只小黄。点击课件,发出杂乱的吵架声。“两只蚂蚁在争吵什么呢?大家快来听一听。”小黑说:“我跑到最东边把食物拖回家,我跑的路长一些,我最辛苦。”小黄说:“不对不对,我跑到最南边找到食物拖回来,我跑的路长一些,我才最辛苦呢。”“同学们请你们评评理,到底谁跑的路更长一些呢?”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对话,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蚂蚁拖着食物的平移顺利地引向点的移动。在学生探索后,用课件进行验证:分别显示黑点、黄点一格一格地移动,将点移动的过程和结果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小蚂蚁停在其他地方,经过的路又是多少呢?”引导学生将观察的视角向纵深方向延展。
  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内容时,重点是学会求相遇问题中的路程;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关术语的意思及掌握两个物体相向运动时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并演示,可把相遇问题的情形、图像动态化,使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同时又能复习和巩固乘法分配律。
  3.便于及时反馈,有助于教师调整、调控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注重认知过程的评价方法与功能,突出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自评,是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参与性,可以有效地解决评价多元化的问题。其一,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备课时预测到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成电子版练习,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内容,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其二,利用视频投影仪,可以把教师巡视中发现的学生的典型范例或典型问题展示在屏幕上,或讨论、或质疑、或讲解,便于聚焦学生的思维,得到正确的思路,达到强化的目的。其三,利用网络可以实现学生的互评,强化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适当拓展时空,再现生活场景。有些教学内容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没有条件身临其境去观察、感受,而常规教学手段又不能或不能很好地解决,因而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旋转和平移对于学生来说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如果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但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身临其境感知学习材料,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旋转、平移现象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如:把电梯下降、钟表秒针的转动、推拉窗移动、吊扇转动、红旗上升等物体的运动进行实况录像经过技术处理,就能真实地再现生活中的运动现象。由于所选材料典型,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避免复合,促使学生感知视点合理聚合,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能完成对运动方式的分类。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学生眼前,把学生置身在一个“仿真”的学习环境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节省了有限的课上学习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注意点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一定要把握适时、适度、实效的原则。
  1.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尤其是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要一味迷信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有的教师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用的人越少越好,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现代化,远胜于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师要认真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规律,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作用。
  2.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恰如其分的提示语、过渡语至关重要,教师不要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课堂教学不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相互沟通的过程。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渴望老师的眼神和自己的眼神互相碰撞,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老师板书时的动作与速度对于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方面都会产生作用。总之,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不行,学生从老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中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任何技术无法替代的。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统一,该用则用,不该用就不要勉强。信息技术确实有许多优势,但其他常规媒体也不是一无是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具学具的实物感受、空间结构功能等,信息技术手段不可能完全替代。有些老师甚至连板书也让计算机代劳,屏幕代替了黑板,老师只充当操作员与讲解员的角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鲜活与生动。所以,教师不要一味追求时髦,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信息技术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配合,发挥最佳效益。
  4.切忌满堂动画,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表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局限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两种思维联系得十分密切,但发展并不平衡。因此,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借助大量的直观材料和物象,这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目的。计算机课件能够使静态变动态、抽象变形象,但过多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反而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抽象能力的削弱将导致数学后继学习的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分寸,该让学生想象的让学生想象,该让学生概括的让学生概括,该让学生推理的让学生推理,信息技术只是提供材料或是加以验证。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把查漏补缺落实到实处;有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