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少教多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课改的作用下,初中语文阅读课堂逐步发生了变革,“少教多学”教学模式逐渐被初中语文老师在阅读课堂上运用,这一教学方式不光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还可以加强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本文就“少教多学”这一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运用的实际意义分析了其实际应用的具体措施,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少教多学 初中语文 阅读 运用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101-01
  在实际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活动中,老师要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增强阅读课堂质量。这一思想的提出更加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给平常的阅读课堂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
  一、“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意义
  (一)可以促进教学和学习相统一
  “少教多学”这一教学方式的引进可以推动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阅读课堂活动中,促使教学和学习相统一。老师在传授学生基础内容时要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老师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实际阅读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展学生的学习知识。“少教多学”是当下语文课堂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推动老师的教学进程和学生的课堂表现的重要手段。
  (二)可以促使老师平等的对待学生
  初中语文老师在实际阅读课堂教学中,需要逐渐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降低课本内容讲解。并且要及时关注初中生的发展需要。老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实行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指引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勇于探索真理。
  (三)可以协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少教多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协助老师处理当下语文阅读课堂出现的问题,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生实际阅读中协助学生获得素材积累和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水平,促使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二、“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实际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需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围绕学生的课堂阅读进程开展活动,老师在利用“少教多学”阅读教学方案时要以学生的实际要求出发,引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促使学生主动的思考和探究。譬如,在阅读“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时,老师首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月亮上有什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其次,老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这篇课文注主要是以记叙文的手法来讲述宇航员登月的具体过程,用生动灵活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另外的登月流程和方案,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推动学生的阅读课堂进程。
  (二)协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语文老师在上课时需要减少对学生的直接讲解,利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案,引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从而增强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老师要在实际课堂上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性的培育,主要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在一旁监督并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积累优美的语句和一些表达技巧和写作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阅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时,老师可以协助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习文章中对“海市蜃楼”和“鸣沙”的生动描写,并且针对优秀的段落可以实行背诵,积累知识。另外老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下载沙漠中各种现象的视频和照片,让学生清晰的了解这些现象的成因和表现,推动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和谐发展。
  (三)创建阅读互动课堂
  语文老师在实际初中阅读课堂活动中运用“少教多学”的方法,不仅仅需要让学生对语文课本文章实行阅读,还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组织架构和主旨思想,升华主题。所以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活跃的文章互动环境,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阅读活动中,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想法。这样不光可以高效的调节阅读课堂中学生的情绪,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合理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理解文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极大的增强了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质量,老师借助这一手段可以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发展进程。学生也需要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勇于思考积极发言,积累大量的阅读素材,为以后的生活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殿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2]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
  [3]于麗娟.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周刊,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