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春燕

  识字能力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它是学生进行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要能读、会写必须要认识足够的汉字,不然将无法进行。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可见低年级的识字量已占总识字量的53%―60%,识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呢?
  一、培养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比知识更为重要。爱因斯坦也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集中,对于枯燥乏味的识字提不起兴趣,这是我们识字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语文课程标准》也首先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那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猜谜语、顺口溜、看插图、做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比如教学“碧”,我说:“孩子们,老师有个字谜猜猜看,王先生、白先生一起坐在石头上。”孩子们通过猜字谜不仅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同时对汉字的构造也加深了印象。游戏识字也是一种很常用的识字方法。例如一课的生字比较多,如果直接把这些汉字出示让学生认读,学习效果肯定不佳,太乏味了,学生提不起劲来。我们可以跟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把生字写到苹果图形里,让学生摘一个认读一个,学生的兴趣一定会很浓厚。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参与的心理特点,利用丰富的形式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汉字不仅仅是个符号,还有它所指的事物、所蕴涵的意思。在识字时,我们要学有血有肉的汉字,赋予它们生命,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比如常用的看图识字,利用实物识字……都是有利于实现字与事物相联系的方法。低年级的课文中都配有丰富的插图,在识字时要充分利用好插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能认识相应的事物。比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中,这一课介绍了各种野生动物,有很多是同学看到过或听说的,但毕竟是野生动物,不是家禽家畜,相应的了解不是太多,但要在课堂上去亲眼看看它们又不现实。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了课文的插图,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把图片与名字对号入座,分别找一找、认一认这些动物,跟它们打个招呼。孩子们认识后,我让他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通过这一环节,孩子们在脑海中对不同的动物有了不同的印象,老师报一个词语就能反映出它们的形象,这样的识字才是有意义的识字。
  三、识字与说话相结合
  识字就是为了用字,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识字作为学习的终止。识字教学中,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识字,但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把识字与说话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字到词、词到句的过渡,进而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为写作打下基础。比如在词串教学中,要求学生一边诵读词串,一边展开想象,就能发挥词串识字对阅读和写作的过渡功能。苏教版第四册《识字1》:
  春节 饺子 拜年 清明
  扫墓 踏青 端午 粽子
  龙舟 中秋 团圆 月饼
  这一课通过12个词语介绍了我国的四个传统节日以及风俗。在识字教学的同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任选一组词语介绍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说:“春节到了,人们吃饺子,还要去长辈家拜年。”有的说:“中秋的夜晚,我们全家团圆,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连词成句,更加了解了我国的风土人情,在脑海里出现了风俗画卷,更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如果我们老师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就能贯穿着说话,那学生的说话能力肯定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识字与生活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多,负担就重;识字少,又影响阅读作文。怎样做到既多识字又不加重学习负担,大家经过研究达成共识:识写分流,多识少写。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分了两层要求:绿色横线里的生字只要求学生认识,不要求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不仅要认识还要会写。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足见识字量的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要组织学生识字,还要构建生活大课堂,努力拓宽识字的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提高识字的能力。例如,在教室的窗户、黑板、课桌……贴上相应的名称,学生潜移默化地就认识了这些字。学校的宣传橱窗等也是自主识字的好地方。还有可以让学生轮流着发发作业本,去认识同学的名字;吃的零食包装袋上也可以认识很多字;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电影中识字。教师还要定期地对学生的识字情况进行检查评比,进而督促和鼓励学生更好地坚持下去,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掌握自主识字的方法,在生活中拓宽学生的识字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总之,我们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更好地、更轻松地、更大量地去识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