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因合作而精彩――《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片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背景介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止化而产生的教学弊端,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人通过了长时间的尝试,有了不少的收获,现在以《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片段为例,浅谈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感受。
   合作描述:
   师:当 a∥b时,被任意的第三条直线c所截时,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有怎样的关系?利用量角器等工具,小组活动,5分钟后小组交流汇报。
  
   生 1:(上台展示)我们小组通过量角再比较,量得∠1与∠5都为55°,∠4与∠8都为125°,∠2与∠6都为125°,∠3与∠7都为55°,同时发现∠3=∠5=55°,∠4=∠6=125°,∠3+∠6=180°,∠4+∠5=180°得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师:发现的很不错!其他小组还有别的补充吗?
   (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评价,激发学生成功、自信的情绪,同时激励其他同学积极思维。)
   生 2:我们小组任意画了一条直线c,量得的角度与前组有所不同,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师:别的小组认同这两组的观点吗?
   生:认同 (齐声)。
   师:板书平行线的性质。
   师:刚才同学们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有用的结论,还有没有小组用别的方法得出这个特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生 3:(坚定)有!我们组讨论后一直认为:只须量∠1和∠5就可以得到其他六个角的度数了。(学生们小声议论)
   师: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 3:因为∠1=∠3对顶角相等,∠2=180°―∠1邻补角的定义。(同学们频频点头认同)
   师:很好这个小组的同学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找到了捷径。
   生 4:我们组只量∠1=120°,就可以得到∠2=60°、∠3=120°、∠4=60°、∠5=120°、∠6=60°,∠7=120°,∠8=60°就得那个结论。
   (此同学的回答让老师感到意外,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直接否定他,很快调控课堂,按计划进行。可这样做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如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不错!你把本组的实验情况讲述得很清楚,不知同学们是否认同?
   生 5:你们怎么知道∠5=120°?
   生 4:(坚定地)因为同位角相等,所以∠5=∠1=120°。
   此时,学生们又小声议论。
   生 5:我们现在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也包括∠1与∠5关系!
   生 4:挠挠头,知道自己错的真正原因。
   师:应该表扬刚才那位同学在探索过程中立场坚定,勇敢面对错误的做法,在探索中出错是难免的,也很正常。这提醒我们只量一个角,探究不能成功。
   师:大家讨论,在这8角中是不是任意量其中的两个就可以了呢?
   生 6:只需量出∠1与∠5的度数。
   生 7:我们组认为量∠1和∠6也行。在∠1∠2∠3∠4任意量一个,在∠5∠6∠7∠8中也任意量一个,就可以求出其他的角,也就可以进行大小比较,找出关系了。
   师生鼓掌。果出所料。学生能如此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8:我们小组还有别的方法!用圆规比较角的大小。
  (上台演示,讲解发现过程)
   生:热烈鼓掌。
   师:真了不起!探索的道路千条万条,勤思出智慧!
   接着进行解释应用训练,学生的学习研究、交流气氛相当浓烈,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解自己的发现。……
   课堂充满了激动,不得不为学生的聪明与智慧而赞叹!
   精彩在于老师:
   1、老师的角色转换了。由原来的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活动的合作者。在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顾问与向导。
   2、教师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合作氛围,不断激励学生。比如探索平行线性质时只要量1个角的问题,教师对他的提问表示肯定,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启发学生们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精彩在于学生: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在合作探索平行线性质以及应用的过程中,学生放手操作、比较、争论、分析归纳,真正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还养成了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鹿寨镇一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203.htm